(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孙云/文
复兴岛,面积约1.133平方公里,岛上长期没有超市、电影院、外卖站点等商业配套设施。但不久后,它就将告别没有菜场的历史,500余户“岛民”和约2000名企业常住员工可以就近“赶集”,在“复兴小集”社区服务站里买菜了!
“复兴小集”的诞生,不仅将解决困扰多年的“买菜难”问题,更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睦邻社区建设典型实践。从不为人知、少有人踏足,到吸引岛外市民上岛参与党群驿站等睦邻社区建设,复兴岛逐渐成为一个吸引都市人近悦远来的开放型生态睦邻社区,这其中离不开社区自治项目的赋能。
拿“复兴小集”的设置来说,由于月牙形的复兴岛地形狭长,长3.42公里,中部最宽处仅550米,且居民区分布分散,客观上造成选址困难,再加上岛上也没有现成的场地,建规模较大的菜场势必遭遇成本回收困难的现实挑战。所以,当定海路街道人大工委和岛上的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动协调这一问题时,岛上居民也自发成立自治小组,在方案制定、资金筹措、综合管理、志愿服务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构想,并撰写《买菜公约》《服务管理微规约》等制度,未来还将积极动员岛上党员干部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复兴小集”的日常管理与秩序维护。同时,复兴岛居委还通过定海社区公益基金会平台募集启动资金,现已筹集到8000余元善款,让“复兴小集”顺利完成硬件安装改造。
复兴岛史上第一家菜店即将诞生,令尝到社区自治甜头的“岛民”们非常兴奋,也让关注基层社会治理的专家感到兴奋。杨浦区社会治理顾问、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俞祖成就在杨浦区年度“十佳”睦邻项目遴选终审会上表示,居民不仅要成为问题的提出者,更要成为问题的解决者。特别是,当前上海相当一部分区域进入城市更新、社区更新阶段,社区自治也比以往更加求贤若渴,不仅需要借助社区规划师、专业社工等外部专业力量,更要动员居民中的能人、贤人特别是中青年骨干参与其中,让社区志愿者的队伍更加专业化。
梳理历年来杨浦区年度“十佳”睦邻项目的特征变迁,专家发现了许多鲜明的变化。例如,近一两年来,更有创新意识、法律意识和专业能力的中青年越来越成为社区自治主角,他们基于居民对美好生活需求提出的睦邻项目及开展方式也更具时代特征。同时,即使是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睦邻社区的积淀发展也使得现在的自治项目显著告别了1.0版本的社区硬件改造,转而更加关注睦邻文化等软实力建设,更加呼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这样的变化其实也不仅仅出现在杨浦,在全市各处,新鲜血液的加入都赋予了睦邻社区建设新的动能,让社区自治项目更有张力和凝聚力。
“屋顶冬天很冷夏天很热,可以安装地暖和空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来自一群二年级的小学生。在徐家汇街道徐虹北生活盒子三楼屋顶的改造中,一路之隔的交大附小“小小规划师”参与其中,过程严谨,建议却充满奇思妙想,无论是“肥宅摆烂区”“加油冲鸭区”这样的名称,还是设计桌游区、残健儿童共建花园等功能分区,都体现出十足的童趣。去年以来,徐家汇街道已是第二次以社校联动的参与式社区规划项目,带动社区里的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社区空间营造,不仅赋予空间新的创意,更能提高中青年及少儿对社区自治的知晓和参与,提高凝聚力,培养一批骨干和小达人,将让社区建设走得更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