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越是不喜欢打扮的女人,越是过得好,原因很简单
2023-08-13 08:04:41 第一心理

个体的存在由外在和内在两个部分大致构成。有的人在社会生活的过程当中会十分注重外在,甚至会通过一个人的外貌和穿着打扮去给对方下定义;

当然,大多数人还是更加注重个人的内在,无论是社会交往还是家庭生活,都会把个人的内涵和修养看成是衡量其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者之间其实没有是非高下之分。只不过是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人们有不同的侧重倾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得不说,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外貌以及外在的穿着都成为了很多人所关注的问题。甚至围绕着这些方面,社会当中已经形成了各种潮流风向。

个人外在与颜值:逐渐被重视

在很多年轻人的观念当中,他人的外貌和穿着都是十分影响第一印象的。随着东亚尤其是日韩的价值倾向影响,“颜值即正义”这样的观念也渐渐开始进入了我国年轻人的价值体系之中。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个体的社会价值能够被各种各样的因素所影响。比如出众的外貌和华丽的穿着,当然能够得到很多来自他人的夸赞,

这样的积极反馈能够给个体提供很好的情绪价值,使个体获得满足和快感。

并且相比于有涵养和有素质的内在而言,出众的外貌和打扮是更加容易做到的。所以人们渐渐的开始把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了外貌和穿着打扮方面。

2021年时,国家公布了一则名为《中国青年颜值竞争力报告》的调查报告, 其中的数据分析显示:98%的00后、57%的95后在18岁前就具备了颜值竞争意识。

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在自己还没有成年的时候,就已经把比较多的精力放在了打扮和美化自己这些事情上。

其实这些都是个人选择,只要不耽误自己的规划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样的想法真的合理吗?

贾平凹:打扮并不重要

国内著名散文家贾平凹先生在其随笔集《自在独行》一书当中针砭时弊地探讨了他对于“打扮”的看法:

“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差异,就在于雄性长得不好看而雌性长得好看,女人比男人好看还不够,还要在同性之间显出自己的更好看来,这就有了打扮。”

这段话其实揭示出了在人类社会中,关注外貌这件事情并不是有太大必要性的。

其实在自然界当中,雌雄两性之间就存在着不同的外部样貌,并且诸如孔雀等物种还会通过各种行为去展示自己美好的外貌。

但是到了人类社会当中,两性之间的差异愈发的明显,存在于外贸层面的竞争更多的转移到了同性当中,尤其是更加爱美的女性。

我们可以发现女性存在于同一空间当中时,不同的个体会更加在意自己的外貌是否突出。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以及“女为悦己者容”就是能够解释这种行为的。

但是在潜移默化当中,这样的行为和心理会导致竞争的出现。一旦出现了竞争,那么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资本和博弈。

如果以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来看,那么这种“无言的战场”其实就形成了一种互相竞争的场域,不同的女性为了提升自己在这个虚拟空间当中的地位。

会通过各种方式去让自己变得更加出众,比如购买品质更好的化妆品、购买更加大牌的衣服和饰品、花费更长时间去打理和保护自己的皮肤等等。

毫无疑问, 这些行为和心理都会增加个体在社会生活当中的时间成本以及精神成本。

如果对于一个女性而言,每天把宝贵的时间拿出很大一部分花在这些事情上,不能说是浪费时间,只能说是原本有更好的选择。

尤其是对于那些还尚未成年的年轻女性而言,如果拿这些时间用来提升自己,丰富自己,那么等到自己成年之后有了更好的生活状况,其实还会有更多机会去打扮自己。

在贾平凹文章的结尾部分,他写了这样一句话:“当一切都在打扮,全没有了真面目示人的时候,最美丽的打扮是不打扮。”

人们耗尽自己的心思,用昂贵的化妆品和衣服去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最终得到的结果却是在一个竞争的场域当中斗的两败俱伤。与此同时,还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我们不妨还是把注意力放在提升自己上。

猜你喜欢